崇尚民主与科学的价值取向,在学术和其他领域也都有体现。这一时期,学术自由成为现代学者普遍信奉的原则和追求的理想(蔡元培在北大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乃其范例);民众的活动成为学术研究真正关注的对象(如现代民俗学兴起;新史学突破了“帝王将相家谱”的旧写法等)。同时,人文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使用科学方法,也已变成了知识界的一般常识。且不说蓬勃兴起的社会学、政治学等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新学科的研究者,即使热衷于所谓“国学”或“国故学”研究的人,也无不认定“科学方法”的重要。《国学季刊》发刊词中就坦言:“我们现在治国学,必须要打破闭关孤立的态度,要存比较研究的虚心”,在方法上、材料上都应该向西方和日本学习,“采用他们的科学的方法,补救我们没有条理系统的习惯”。于此可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说崇尚民主与科学成为民国文化发展主要的价值取向,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已很充沛,更不意味着此期中国社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已有很高水准,恰恰相反,正如我们在本书“绪论”里所提到的,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包袱的沉重,在中国,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发展水平还相当低下,并且每前进一步,都要遭到来自专制与迷信的顽强阻挠,付出血的代价。其蜕变之艰难,常常令爱国志士们为之扼腕。不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民主和科学毕竟已为广大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所崇尚,并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民主传统,可以说真正开始在中国文化中奠基下来,这无疑是民国文化最为珍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