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关中为十二道,皆置府。三年,更以各道为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以车骑府统之。六年,以天下既定,遂废十二军,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居岁余,十二军复,而军置将军一人,军有坊,置主一人,以检察户口,劝课农桑。太宗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一,皆以隶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自高宗、武后之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玄宗时,益耗散,宿卫不能结。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号曰“骑”,分隶十二卫,卫万人。天宝以后,又稍变废。其后折冲诸府徒有兵额,官吏宿卫皆市人。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
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其原皆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其军、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已而更曰大都督。太宗时,行军征讨曰大总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永徽后,都督带使持节者谓之节度使,然犹未以名官。景云二年,以贺拔延嗣为梁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自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禄山反后,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陈,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