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其自然原型本身看,它们已经不再是原原本本的自然之物,而是经过加工了的自然之物,尽管它们身上还具有自然之物的印迹和感性成分。在这里,关键的要素在于原型意象的生成。因为原型意象起着指示、凸显、包孕的作用。而在这些意象(包括初级的意象、个别的意象、统合的意象等)当中,原始意象具有潜在的、支配性的作用,是深入人类或族群潜意识当中的最为古老、普遍的心理图式和致思倾向。
(二)分类划归。根据物象的性态以及意象中的不变因素,将所有的“象”进行分类,并将其划归为不同的类别;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完整的分类框架体系和认知模型。这是意象图式的重要功能之一。
对共同的、不变因素的确认,是分类的基础,这在知觉层面上就已经开始。进入意象思维层面,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按照康德的观点,这个时候人的“统觉”机能开始发挥作用。所谓统觉,它是一种知性能力,它能够将表象之杂多联结起来并置于概念之下。正是借助于统觉的作用,物象、图像的各种要素才可能聚集起来,也才能在意象的联结中,捕捉到物象、图像之间的相似点和不相似点,进而把握对象隐秘的类同(类异)关系。很明显,这个层面的分类与划归已完全不同于知觉层面的分类与划归,它更多地借助于“统觉”或认知的机制,通过范畴和概念化的路径而将文化的因素融入其间(关于这一点,我在第三章中已经做过分析和阐述)。下面的例子表明,传统文化中的语言符号在意象的分类划归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