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问世后流传甚广,对后代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隋炀帝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开创科举考试,《文选》成为准官方确认的科举教材。据《北史·杜正玄传》可以推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就是《文选》中所选录的作品。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备受推崇。杜甫的“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和“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宗武生日》)均提及《文选》。前者希望儿子诵读《文选》,后者说明“熟精《文选》理”和写诗之间的关系。其他唐代诗人也不乏如此随手摘取《文选》的掌故。
值得关注的是,《文选》在唐代不仅得到大量的诵读和抄写,还掀起了注释风潮。《旧唐书·曹宪传》记载,曹宪著有《文选音义》,专门从事《文选》研究。此外,他还广招门徒研究《文选》,例如著名学者许淹、李善、公孙罗等。其中李善是一个集大成者。现存最早的李善注刻本为北宋天圣、明道年间(1023—1033)所刊,现存最早的五臣注刻本为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杭州陈八郎宅所刊,现存最完整的李善注刻本为淳熙八年(1181)尤袤所刊。这个尤袤本经过清人顾千里详细校勘,写成《〈文选〉考异》十卷,由胡克家刻印问世,通称胡刻本,成为流传最广的李善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