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儿童毕竟是儿童。成年人永远无法回归儿童世界。文学作品对儿童世界的认同与讴歌,应当具有清醒的意识:从童心的观照中激发起追求真善美,追求美的生活与美的世界的真诚和热情,而不是被童心淹没,回避矛盾,逃避现实。因此,儿童文学“童心主义”审美创造的真实价值应当作如是观:它是对扭曲的成人灵魂的真诚呼唤,是对民族精神的真诚呼唤。——呼唤真的回归,善的回归,美的回归。
[1] 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1页、25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2] 贺宜:《小百花园丁杂说》,102页、53页、107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
[3] 茅盾:《六○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载《上海文学》,1961(8)。
[4] [法]卢梭:《爱弥儿》,23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儿童文学研究所编印:《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童心主义》,见《外国儿童文学研究》,第2辑,33页,1985。
第二节 儿童/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
作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的皮亚杰(J.P.Piaget,1896—1980),其影响早已超越了瑞士本国,闻名世界。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界赢得了最高声誉,被认为是心理学领域中独树一帜的里程碑。他的学说不但影响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儿童教育、学校教学与儿童文学的深刻变革。皮亚杰的学说与儿童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不仅因为这个学说的研究对象与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具有一致性,而且由于它对考察带有原始思维精神的儿童文学及其接受对象的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哲学认识论上的意义,同时还对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实践与理论建构发生着实质性的影响与启迪。皮亚杰的学说对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的启迪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