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33年,是左翼电影运动开始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三年。1930年3月“左联”成立后,便十分关注中国电影的成长和发展,并主动参与电影事业,领导电影潮流。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电影也出现了反映抗日斗争和描写现实生活的新趋向。1932年,在瞿秋白的直接领导下,正式建立了中共党的电影小组,并在夏衍等同志的具体主持下,逐步开展各项工作,向各个影片公司提供具有进步内容的电影剧本,同时输入干部,促进了左翼影片的诞生。1932年后,左翼电影的高潮终于到来。是年夏,夏衍等人根据地下党的指示受聘参加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顾问,明星公司的创作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左翼电影运动的基本阵地。在1933年一年之内,明星公司就拍摄了22部左翼的和在左翼影响下的影片,这些影片以新的思想、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真实面貌,配合了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政治斗争。1933年3月,明星公司的第一部左翼影片《狂流》诞生,由夏衍编剧的这部电影放映之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它第一次在电影里描写了阶级斗争。之后,《铁板红泪录》、《盐潮》、《香草美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等相继完成,进一步扩大了左翼电影的阵地。不久,夏衍又将茅盾的小说《春蚕》改编为电影剧本并拍摄完成,放映之后,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铁板红泪录》是阳翰笙进入电影界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强烈的反封建、反土豪的优秀影片。沈西苓编导的《女性的呐喊》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示了中国工人的悲惨生活和她们的觉醒。由沈西苓导演、夏衍编剧的《上海二十四小时》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都市生活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对立,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艺术处理高超。在编剧委员会的主持下,这一时期明星公司的电影作品中以工农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占了主导地位。除了上述影片之外,《脂粉市场》、《前程》、《时代的儿女》,郑正秋的后期代表作《姊妹花》、《丰年》、《展览会》、《道德宝鉴》等也都是优秀作品。
相关影视:韩国翻拍电视剧的节目